人民大學首將“織圍脖”納入課程考核
人民大學首將“織圍脖”納入課程考核
29名數字新聞傳播專業學生先“試水”
“粉絲增長量”也能決定考分
新學期伊始,中國人民大學08級數字新聞傳播專業的29名學生就發現,自己多了一項時髦的功課——“織圍脖”。而他們在微博上的表現,將作為網絡互動管理這門必修課的考核標準之一,計入期末成績。
●新鮮事
“織圍脖”成課程考核內容
“快來關注我的微博吧!苯,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數字新聞傳播專業大四的學生們,紛紛將QQ簽名改成與微博有關的內容。
近日,在網絡互動管理課上,任課老師彭蘭教授提出一個新的要求:3月9日之前,每個學生都要有一個自己的微博,并要提出對這門課考察方法的建議。
彭蘭稱,微博已成為當今最為重要的傳播工具之一,作為數字新聞傳播專業的學生,必須要學會熟練應用新媒體。
這門課期末成績是由筆試和平時表現兩部分組成,對于學生微博的考察,就是構成平時表現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這是人大首次將微博納入課程考核標準之一。
據了解,高校新聞專業將學生的微博表現與其專業成績掛鉤,在國內已經不是第一次。
去年10月,南京大學金陵學院新媒體系就曾經宣布,每個學生要開通一個微博,學期末按粉絲數量計算成績。
●小變化
“潛水”同學變微博控
“微博剛推出的時候我就有賬號了,但是不常用!崩蠋煵贾米鳂I之前,該專業翁同學只發過兩條微博。
而近日,他成了“微博控”,轉發和評論熱門事件,抒發生活感悟、直播自己的動態……就連與記者的交流,他都在微博上曬。
翁同學說,借助微博,同學間的聯系比以前要緊密,從前在微博潛伏的同學,現在都開始活躍起來。不過,對于最后究竟怎么考察,以哪個指標為標準,多位同學稱心里挺沒底兒。
●答疑
粉絲增長將成重要參考指標
“學生起點不一樣,應該看他們增長了多少粉絲,以考察其經營微博的情況!痹谂硖m看來,“粉絲增長量”比粉絲數量更有參考意義。
彭教授表示,目前已有3位同學“獻策”,提出微博留言、轉發數量都應納入考量標準,正式的考察標準將于下周“出爐”,彭教授待更多的同學提出自己的建議。
文/記者馬熹哲